刚刚过去的5月,全球物价压力随着疫情形势好转逐步升温,不少新兴市场经济体“如临大敌”。
作为长期受到低通胀困扰的经济体,美国上月CPI同比增长5%,创2008年以来新高,欧元区和英国CPI也达到了央行设定的通胀目标2%。这一效应也传导至新兴市场:巴西和俄罗斯上月通胀率分别达到8%和6%。
能源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成为主要助推力,国际油价反弹至70美元上方。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由于植物油和谷物等对发展中国家饮食至关重要的产品需求激增,5月全球食品价格以十多年来最快的月度速度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令包括通用磨坊、荷美尔、可口可乐在内的多家生产商宣布了提价的决定。随着去年基数效应在6月趋稳,由供需失衡和宽松货币政策等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能否持续成为了外界焦点,美联储潜在的政策调整前景让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在稳增长和控通胀的天平间选择的压力。
商品涨价加剧通胀担忧
近一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正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加剧了人们对通胀可能变得更加持久的担忧。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从未出现过如此强劲的商品周期,这也让不少人想起了20世纪70年代的大通胀时代。
原油对物价的影响相对明显,在2008年的上轮通胀高点时国际油价超过了150美元/桶。以美国为例,5月能源价格同比增长28.5%,其中汽油价格指数大涨56%。全球强劲的需求预期正成为支撑油价进一步走高的动力。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短期能源展望预测,美国今年的燃料消费量将增长149万桶/日,高于此前预测的139万桶/日,今年夏季汽油日平均消费量可能为910万桶, 比去年同期增加130万桶。欧洲地区的能源需求也在开始回升,导航与定位科技公司TomTom数据显示,欧洲15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程度达到了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
推动大宗商品上涨的因素很多,包括消费需求的爆发性反弹和供应链的瓶颈,最不容忽视的则是宽松的货币政策。20世纪70年代由石油危机导致的通胀浪潮中,许多国家因为优先考虑就业和经济增长而忽视了控制物价。如今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通胀加剧现象的判断将决定货币政策的走向。
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采取行动,今年3月以来,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已经收紧了货币政策。加拿大皇家银行经济学家克莱尔·梵(Clare Fan)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兴市场经济体往往有大量以美元等主要储备货币计价的债务,这就是为什么它们更关注相对通胀预期引发的汇率和资本流动波动,而且比一些发达市场央行反应更快。
本月初俄罗斯央行年内第三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了0.5个百分点至5.5%,并表示未来几个月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加息。目前俄罗斯通胀率远高于央行4%的目标,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利纳(Elvira Nabiullina)最近表示,国内的通胀压力不是暂时的。
巴西央行上周宣布加息75个基点,决议声明称,在适当的情况下政策利率将逐步提升至中性水平。目前巴西12个月期通胀率为8.1%,远高于央行设定的目标3.5%和目标区间上限5.25%。调查显示,该国2022年的通胀预期目前也已高于3.50%。巴西央行行长内托(Roberto Campos Neto)表示,未来将“100%致力于”实现通胀目标。
当地时间22日,匈牙利召开议息会议,机构普遍预期该国央行此次会将基准利率上调30个基点,至0.90%,目前匈牙利是欧盟通胀最严重的国家,也可能因此成为自疫情以来首个加息的欧盟成员国。捷克央行将于23日宣布利率决定,该行也可能将回购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50%,以抑制通胀上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文章或者转载资讯仅供读者作为参考,本网仅出于传递给读者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